2025年5月16日至5月18日,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世界资源研究分会、伟德国际1946、“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等单位主办,bevictor伟德、能源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等单位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领域的15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鄂尔多斯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彦彰,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宫箭,甘肃省原副省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大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刘恕,中国科公司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杜志雄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左其亭副理事长分别致辞,本次会议由公司党委委员、副董事长金良主持。

本次研讨会共设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分为3个环节,分别是大会开幕式、专家报告、大会闭幕。

16位资深科学家做主旨报告,24位专家学者做平行论坛学术报告。
中国科公司院士,中国科公司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刘嘉麒院士,以“发挥一带一路资源优势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提出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利用国际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士,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武强围绕《能源战略形势与矿山环境》这一主题,提出了在新的能源供需态势、“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矿山建设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院士,提出了伴生固废资源化的膜法水处理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俄罗斯自然科公司外籍院士,中国科公司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东北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公司大学首席教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主席董锁成研究员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型城市矿山地质、智慧矿山与绿色矿山建设、资源型城市生态城乡与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建设5个方面主题做了专题报告。

与会代表围绕会议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对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交流,拓展了学术视野,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进一步开展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保障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bevictor伟德集全体教师之力,4月成立了会务组,提前布局。会前组建6个工作小组,60名师生志愿者各司其职,在报到、会场、接待、食宿等环节协同配合。筹备中克服困难,反复打磨细节,最终确保会议圆满举行,彰显公司组织能力,积累办会经验。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对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资源型城市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将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